10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防“ai换脸”诈骗。
近年来,不法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段,“ai换脸”诈骗便是常见骗局之一。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算法仿真合成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或公职人员的面容与声音,冒用上述人员身份行骗。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使用事先准备好的话术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转账、虚拟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诈骗信息,并利用视频通话、语音轰炸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受害者的防备心,受害者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异样,一旦听信诈骗分子的骗术并完成转账,对方便杳无音讯。
“校园贷连环套”又是另一常见骗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期监管发现,不法分子往往以“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等不实信息为噱头,诱导学生盲目借贷,刻意隐瞒手续费与服务费、还款期限、逾期赔偿等关键信息,导致借贷学生背负高额利息。在学生无力偿还欠款时,不法分子再次出动,诱骗学生从新的平台贷款,以贷还贷,周而复始形成连环贷。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不良培训机构、职业中介机构还会打着专业培训、兼职实习介绍、就业推荐等幌子,捆绑推荐借贷业务,诱骗学生通过高息借贷缴纳培训费、中介费。不法分子还会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以“禁止大学生网贷”“查询征信”为由,诱导学生将网络贷款转至所谓的“清查账户”,导致借贷学生陷入资金和信用的双重危机。
还有一种诈骗套路是“冒充监管”。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打着“保护资金”“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在具体的诈骗手段上,不法分子通过冒用金融监管部门身份,通过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布虚假“保护资金”信息,引诱消费者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实施诈骗;更有甚者,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解决投诉”等理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进入不法分子制作的诈骗网站或app,进而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网银密码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信息和财产安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醒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念,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重要信息泄露,提高反诈意识,学习反诈知识,了解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官方渠道合理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