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信用就医’后,可以直接体验‘先诊疗、后付费’就医缴费,有效缩短就医无效等候时间。”市民王女士说,这项服务为自己在就医中节约了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十分方便。
这是我市丰富信用应用场景建设,率先在全省推出的“信用就医”。“信用就医”采取“政府 医疗机构 银行”联动方式,为全市参保群众在诊疗、检查、取药等环节提供“先就医、零排队、后付费”信用就医结算服务。如今,“信用就医”服务已覆盖12家医院,累计使用近4万人次,签约患者门诊支付时间平均缩短60%以上,有效解决了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三长一短”(挂号排队长、就诊排队长、缴费排队长、看病时间短)难题。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信用应用场景建设,多次召开信用场景应用工作专题会,推进医疗、养老等20个领域“信易 ”应用场景,为守信主体提供便利,最大范围释放信用红利。
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去年,我市以综合得分全省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果的背后,是我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思路清晰、步履铿锵的发展路径。
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浓厚的文明诚信氛围,引导市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让信用力量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顶层设计上,围绕立信、管信、用信环节,建立了绵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35个市级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协同开展工作。同时,出台《绵阳市全面建立信用承诺制度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和《绵阳市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配套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制度框架。
具体举措上,加快推进信用基础平台建设,今年建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改版升级“信用中国(四川绵阳)”网站,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主动接入省政务一体化平台,与40余个市级部门(单位)实现定期数据交换共享,构建起全市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的平台支撑体系。
环境营造上,持续提升优化城市信用环境,依托“信用中国(四川绵阳)”网站累计发布信用信息2.57万余篇,网站浏览量突破1772.11万余次。结合“诚信兴商”宣传月、“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诚信宣传活动70余次,全社会诚信氛围愈发浓厚。